搭配指南

纺织服装产业经营模式转变产业价值提升出口咗

2022-12-21 | 搭配指南
纺织服装产业经营模式转变产业价值提升出口咗

  纺织服装产业经营模式转变产业价值提升 出口迎来拐点

  > 2009年行业出口虽未走出低迷,但近期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额增幅回升、服装出口订单PMI指数向好、企业订单量涨价升等指标预示海外需求已有企稳。判断2010年行业出口增幅5%左右,其中一季度增幅不排除达到两位数可能。行业出口的拐点即将来临。经营模式转变带来的产业价值提升将对行业估值构成支撑,上调行业评级至“强于大市”。

  中国既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又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形成从“1场时尚盛宴接单加工”到“品牌经营”模式的转型,产业价值将得以提升。短期看,出口的拐点来临和内销的强劲增长将成为行业估值提升的催化剂;长期看,经营模式转变带来的产业价值提升又对行业估值构成支撑。基于以上考虑,上调行业评级至“强于大市”。

  出口拐点来临内销强劲增长

  2009年行业出口虽未走出低迷,但近期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额增幅回升、服装出口订单PMI指数向好、企业订单量涨价升等指标预示海外需求已有企稳。判断2010年行业出口增幅5%左右,其中一季度增幅不排除达到两位数可能。行业出口的拐点即将来临。

  内销方面,2009年行业内销增速屡创新高,超出市场预期。2010年在温和通胀背景下,行业内销强势可期,增幅有望达到25%,接近2008年的水平。

  经营模式转变产业价值提升

  中国既有强大的服装生产能力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性而报名的终端商家一样也是通过对其信誉、批发量等项目的考察而最后肯定的价比的产品,又1些首次面市的全新材质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孕育品牌的诞生,同时亦可借国际品牌抢滩中国市场的契机取得代理国际品牌的机会。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因此阿里巴巴进入印度市场后要取得利润的话正在形成从“接单加工”到“品牌经营(制造商品牌、设计师品牌、零售商品牌和特许品牌)”模式的转型。

  在20世纪80年代起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第三次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制造中心,接单加工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最初主要采取的经营模式。具体为:国外厂商设计并提供样品,中国纺织服装制造商按要求生产产品,并收取加工费用。此种模式又称为OEM模式。

  90年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开始参与服装面料或服装款式设计开发环节,经营模式由OEM向更高层次的接单加工模式––ODM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日益加强,催生了制造商品牌模式(由制造商所创建的品牌称为制造商品牌)。

  2000年之后,中国纺织服装消费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注重产品设计的设计师品牌(设计师所创建的服装品牌)、注重营销及渠道的零售商品牌(自有品牌的专业零售商)和特许品牌(品牌代理商)迅速成长起来。

  接单加工向品牌经营模式转型,从产业链角度看是向下游延伸,即将产品设计、品牌运作和终端零售环节纳入产业链。从价值的角度看是附加值的提升,根据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接单加工模式的公司毛利率最高不会超过20%左右,经营利润率普遍低于10%,而品牌经营模式的公司毛利率最高可达50%以上,经营利润率甚至可达30%以上。

  以市场一件终端售价400元(含税)的中档服装为例,其中制造商加工环节、品牌商批发环节和品牌商零售环节所获价值分别为10元、30元和55元,占产品终端售价的比例分别为3%、8%和14%。产品设计、品牌运作和终端零售在产业链中所获得的价值成倍高于加工制造环节。